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①:“三农”工作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2008-2-14

  2004—2008年,为什么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必须在工作部署中真正落实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04—2008年,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体现。

  今年一号文件为什么提出“三个始终”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这“五个基本”构成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2004—2008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税收的历史;二是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农业补贴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历史先河;三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四是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五是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的负担;六是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筑了困难农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七是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八是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推动了城乡平等就业的进程。这八个方面的重大举措,基本构建起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等等。总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因此,一号文件提出“三个始终”,即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今年一号文件为什么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在农业,而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基础脆弱。这既是多年积淀的老问题,也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凸显的新矛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切中了农业农村发展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营造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又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等基本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要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五个一号文件的主题(链接)

  2004—2008年,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们的主题分别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这5个一号文件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同步“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

  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140元,连续4年实现农民收入增速超过6%(2007年增幅达到9.5%)、增幅超过300元。这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也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出处:人民日报 阅读次数 [746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持续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胡乐鸣 
 甘蔗专家组出席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并现场指导 
 农业农村部部署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赴湖南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器管招标”新模式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现场会 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点工作
 韩俊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农机合作社助力秋收跑出“加速度”
 [ 媒体聚焦] 防灾减损,农机打头阵显身手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879]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22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111]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06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887]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693]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306]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141]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2987]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498]
   

主办:梨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承办:梨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地址:梨树县梨树镇奉化大街3号
邮编:136500 电话:0434-5223338 传真:0434-5223639
Email:ls@jlnongji.cn http://ls@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