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我国农机化水平达61% 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 
2015-1-15
  61%的农机化率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然而,农机化发展的结构不平衡、农机运用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在1月14日举行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千瓦,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年累计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5亿亩,超额完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亿亩目标。
  10年跑赢35年
  61%的农机化率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底,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第一部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此后农机化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10年累计投入超过1200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3500万台(套)。农机化水平增幅超过法律实施之前35年的总和,农机工业总产值从854亿元增加到3571亿元。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主要农机产品已能满足国内九成以上需要。中国农机市场不但没有被洋品牌垄断,还培养出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了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等核心零部件自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0亿元,重点突破高端新产品,产出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产品近100万台。”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桂民说,10年来,公司农业装备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近2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8%。
  无论是大规模农业的美国,还是中小规模经营的日本、韩国,其农机化的共同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农户购买农机主要是自用。而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6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户均土地更少。机械化大生产与小农户经营之间究竟是如何协调的?农机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就是答案。
  张桃林说,随着农民老龄化、土地流转加快,农机化对解决“谁来种地”大有可为。目前,主要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要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机械化尤为迫切。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等日益成为农机化应用新型主体,对配套化、多样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需求旺盛。
  结构不平衡突出
  不过,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尚不平衡。就地区而言,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还有4个省份低于40%,贵州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粮中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双季稻地区机插秧水平、甘蔗主产区、棉花产区、油菜产区机械化提高比较缓慢,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还是空白。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环节机械化也刚起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一辈子从事农机科研。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还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装备还比较缺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甘蔗、棉花产业现在遇到的困境,主要就是缺少先进适用的作业机械,导致用工多、生产成本高,产业竞争力弱。”
  虽然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度增加,但低档机具比例大、农机运用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组织化程度低、高技能人才少,驾驶人员50岁以上的超过70%,熟练机手和高素质合作社领头人紧缺。虽然农机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供给不足,有些关键机具和核心部件的对外依存度高。
  产业升级是关键
  王桂民说,农机产业整体升级需要巨大投入,目前国内农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依靠企业自主开发模式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建议国家将农业机械自主化工程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支持自主品牌农机企业提高高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同时支持有能力的自主品牌农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
  农机研发具有长周期性,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如果投入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装备水平进步的短板,就难以摆脱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们强调要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机工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小,企业研发主要偏重结构设计,还难以承担重大农机产品创新的重任。”罗锡文建议国家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力度不能减、农机科技创新的步伐要加快,要用自己的农机装备来生产我们的粮食,这样饭碗才能端得更稳。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认为,促进农机化发展,要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买得起”就是落实好财政补贴政策,解决农民购买力问题,同时引导企业重点研制生产符合农民购买力的先进适用机械;“用得好”就是解决好农机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让农民安全放心使用;“有效益”,就是培育作业市场,壮大市场主体,必要时辅以燃油补贴和作业补贴,来提高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作者/出处:经济日报 乔金亮  阅读次数 [6511]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6]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89]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49]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20]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1]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45]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5]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5]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07]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22]
   

主办:梨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承办:梨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地址:梨树县梨树镇奉化大街3号
邮编:136500 电话:0434-5223338 传真:0434-5223639
Email:ls@jlnongji.cn http://ls@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