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好粮,收好粮,既关系种粮农民切身利益,又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稳固。
粮食收储得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库建设的规范和配套设施完善。年产超800亿斤粮食,是如何储藏的呢?
“自从无人扦样之后,我们一辆车从扦样开始,到卖完粮,半个多小时就可以走完流程。”中储粮吉林分公司龙嘉直属库副科长姚向前介绍说。
据了解,在去年秋粮收购中,龙嘉直属库首次应用了升级版无人值守的自动扦样机,将单车扦样时间从15分钟左右缩短至10分钟左右,大幅提高了扦样效率。
以往运粮车进入售粮环节,需要人工扦样取粮,而现在机械臂随机选取点位,无人智能扦样后同步实行检验,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确保了质检结果的快速公正准确。
今年52岁的左利卫是有名种粮大户。“现在卖粮不用提前来排大队,以前,一大早就得把粮拉过来等着,有时得排一天。”回忆起过去的售粮经历,尤其在寒冬腊月午夜排大队,左利卫非常感慨。
“现在把车开到机器下面等着就行,扦样不仅快,而且检验后还会把多余的粮食直接返还,既提高了售粮效率,还节省了粮食和费用。”
粮食要种得好,还要储得好。科学储粮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排排高大平房仓,仓前粮车排成行,机声轰鸣金龙舞,玉麦欢歌飞入仓。”走进龙嘉直属库23号平房仓,先爬上陡峭的台阶。打开仓门,伴随阵阵玉米香的凉气扑面而来,能够看到粮面平整,玉米色泽金黄,沿着踏粮板走了几步,心里满满的踏实感。
一个平房仓有10米多高,仓内粮食装得满满当当。保管员庞德亮先检查了粮食挂壁、仓内密闭情况,然后蹲下身,从玉米中“扒拉”出一个智能虫害监控器,查看有无虫害情况。
“平房仓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进行低温储粮,在冬季,通过自然通风在粮堆内部蓄积冷源;到了夏季高温季节,这些冷源会通过仓内安装的配套环流设备,经过仓内管道、粮堆和通风笼进行循环,以均衡粮温,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储粮绿色保鲜。”龙嘉直属库副总经理石井峰介绍说,内环流控温技术可使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
控制温度仅是科技储粮“冰山一角”。在看不见的地方,多参数粮情检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仓储管理智能化一体化控制系统都各司其职,相互辅助。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数量检测等功能极大地优化了平房仓的储粮环境。“现在粮食温度、水分和粮堆湿度等数据全部集成到一张操作面板上,保管员可以实时查看监控,依据参数调整通风及用电情况。”保管员孙新鑫说。
粮满仓才能天下安。
近年来,中储粮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的实施,中储粮不仅提升了粮食储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