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张桃林:全面提升我国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2012-8-14
  8月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农学会、中国种子协会、黑龙江科协、黑龙江农委、黑龙江农科院承办,全国13个全国学会协办的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学会会长张桃林在讲话时说,我国持续保持农业稳步发展的好形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巨大,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推广功不可没。目前,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达到43%以上,标志着科技进步已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张桃林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整合,我国种业创新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必须切实把农业科技创新摆上重要战略位置,把种业科技创新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实际,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张桃林强调,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种业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重点要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特别是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评价体系为核心,推进基础材料创制、品种研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等一体化,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分工明确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育种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高技术研究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研发与应用体系。加快强化种业基础性研究,加强种业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投入,加大种质资源搜集和保护、鉴定,加强种质基因资源规模化发掘利用,深化育种理论方法、生物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展优势杂交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强化常规作物品种和无性繁殖材料的选育。加快提升种子企业创新能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聚集育种材料、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扩大商业化育种规模,快速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和推进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科研育种体系,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育制种条件能力建设,加快推动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育制种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企业育种创新的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共建联合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创新种业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以品种为纽带,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格局;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等组织的桥梁纽带和促进作用,构建面向种业行业与全社会的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发挥种业领域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的作用,促进和规范科研成果转让。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交易公共平台,加速公共财政支持形成的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种业企业在良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等为依托,强化良种良法集成配套,加快推进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

  中国科协副主席、常务书记程东红要求,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学会要发扬学术民主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探索搭建产学研用结合、高水平、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科技交流创新平台,针对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研发体制机制等问题,充分发挥学术、人才和智力优势,协同创新,积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在报告中认为,现代种业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没有贯穿于种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就没有现代种业,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和观念,也不会有现代种业,必须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步推进;对种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科技创新的支持或扶植,既要找准薄弱环节,更要抓住难点和关键;对企业的扶持政策要以企业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财政和政策扶植为辅,重点扶植育繁推一体化、管理完善、遵纪守法、业绩突出的大型种子企业,引导企业实行联合、合并、兼并重组、跨行业投资融资,做大做强;对具有创新优势的大专院校,要充分发挥其现有的优势,保持我国种业的竞争力和对现时农业生产的支撑力,并逐步引导其向种业上游转移,发挥其创造力;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必须抓好种质创新,走规模化、工程化的路子,加强种质资源、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保护,强化产学研的联合和合作,培养现代种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针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应纳入公共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国家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支撑能力;加深体制改革,建立粮食安全预警预测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介绍了通过科技创新做强做大棉花种业,支撑整个国家棉花产业的成功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万建民等专家针对我国作物分子育种进展、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发展、作物优良性状的选育、耕作制度改革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国际种业知识产权制度、我国的商业化育种和实践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代表还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开发、现代育种技术,种子基地建设和种子加工技术、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立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参观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现代育种示范基地。

作者/出处:中国农业信息网 阅读次数 [4085]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3]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8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4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15]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0]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39]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2]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0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19]
   

主办:梨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承办:梨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地址:梨树县梨树镇奉化大街3号
邮编:136500 电话:0434-5223338 传真:0434-5223639
Email:ls@jlnongji.cn http://ls@jlnongji.cn